数学太难吓哭孩子?

数学太难吓哭孩子?

2017-01-03 10:28:56 来源:青岛大智考前辅导

   近日,记者注意到有多则消息在网上流传:小学一年级数学太难吓坏孩子,哭着闹着不肯上学;小学三年级儿子数学作业太难,硕士爸爸求助朋友圈;夫妻俩为了一道数学题怎么解,争吵不休……难道,数学真的让人“谈之色变”?其实,掌握好适合的学习方法,数学并没有谣传的那么难。我市某中学数学学科张老师告诉记者,其实学好数学,主要还是要有好的学习习惯,千万别只看题不做题、或者只做题不思考,学数学,也要记得多整理笔记、整理错题,找到自己的薄弱知识点,抓住重点,有针对性地学习、复习。

做题要自己思考

先看答案不算数

   说到数学,就离不开做题。张老师指出,很多学生愿意在做题的时候偷懒:不做题,只看题,以为自己看懂了,也就知道该怎么做题了,其实这是不对的。“没有动笔计算,就没有学生自己实际动脑的环节,怎么能认为自己就会了呢?看了答案,学生就会依赖答案中的解题思路,这么做题,和没做题也没什么区别。”而且,中小学数学考试还是以基础为主,哪怕有一些拔高的题目,也是从基础题型演变而来,只要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拿高分其实并不难。

   还有一种情况是,有的学生愿意一边看参考书,一边做题。做题过程中遇到不会的地方,马上翻阅参考书,找答案,然后再继续做题,虽然这样做很有“效率”,但是对学生养成独立的数学思维是没有帮助的。张老师建议,学生做题过程中遇到不会的地方,要自己想办法解决,如果实在解决不了,可以找老师、同学请教。“参考书上的答案是现成的,没有让学生思考的环节。但如果是老师讲题的话,可能只需要点拨一下学生,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想接下来的步骤,这样的话,也容易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

    除此之外,学生做题时,一定要“耐得住寂寞”。“哪怕是觉得这道题会了,也要按照步骤标准完成,千万别眼高手低,在脑袋里想一下解题思路,觉得会了,就跳过了这道题。做数学题,一定要落实到笔头上。”张老师建议学生,要养成按步骤解题的习惯,多利用草纸,多写、多划、多思考,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

建立错题集

办法老但有效

   张老师坦言,虽然大部分学生都能有一本自己的错题集,但是能真正利用上错题集,来提高自己成绩的恐怕就只有少数了。张老师认为,让学生建立错题集不是目的,而是要让学生能够真正会用这本错题集。

“错题记在本上不看,那就是废纸一张,但是很多学生都在做这一项无用功。只有经常浏览、翻阅,才能变‘废’为宝。”对于错题集上的题,学生要做到在不看答案的情况下一步一步正确解答,才算合格。因此,考生要多回顾自己的错题集,时常拿出来做一做,争取做到错过的题不再错。

    接受采访时,张老师表示,很多人喜欢用题海战术来提高孩子成绩,这并不可取。首先,大量刷题会让学生感觉非常疲惫,并不利于第二天保持良好的听课状态;其次,只做题不总结的效果也是一般,要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总结出某一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方法,才是做题的目的。


浏览数:804次

相关阅读

更多资讯

热门课程

更多
查看全部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