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捷径到回归理性美术艺考的前前后后

从捷径到回归理性美术艺考的前前后后

2017-03-18 10:10:51 来源:沈阳环宇艺考

继2015年12月6日辽宁省美术联考之后,从正月初五开始,大连美术类考生又将辗转各地、奔赴校考的战场。目前,大连几所高中里,从老师到学生都在作积极准备。以大连市第十五中学为例,今日,中央美术学院的老师便会应邀来连,对该校考生进行细致辅导。
 
    美术艺考近些年有哪些变化?专业选择与就业趋势是怎样的状况?对于即将到来的校考,学生和家长们又该如何科学应对?关于美术艺考前前后后的一系列问题,大连市第十五中学副校长姜复越作出了解读。
 
艺考现状:
 
不再受实用主义驱使
 
    “最热不是现在,是十年前。那时,考大学比较难。于是,一些学生便将以艺术类身份参加高考作为捷径,这种选择往往受实用性驱使。”姜复越说。
 
    然而,近些年来,随着对艺术类的文化课成绩要求不断提高,所谓的捷径并不好走。辽宁省招办曾明确表示,根据教育部有关要求,从高等艺术专业教育和学生的长远发展考虑,辽宁将逐步提高艺术类有关专业招生录取的文化课成绩要求。从2014年起,高考艺术类的文化课分数线不低于“二本”分数线65%至70%,总体录取分数线也随之上涨。
 
    在文化课成绩要求的压力下,一部分学生选择调头,因此,美术类统考人数呈现出逐年递减的趋势。这条向下的走线,在姜复越看来,却并非坏事。“我们欣慰地看到,参加美术艺考的学生大部分都是打心底真正喜欢美术,并且对自己有一个长远的职业规划。这说明家长和学生的心态都在走向成熟,回归了理性。”
 
专业选择:
 
比较热的是数字媒体设计
 
    当前,在进入高等院校之后,美术艺考生的专业选择与就业前景又呈现怎样的状况?姜复越进行了一番梳理。
 
    他介绍说,一个是设计,包括传统的服装、环境、建筑、工业设计以及新兴的数字媒体设计。而比较起来,目前更受追捧的是数字媒体设计,它是计算机技术与美术的结合,体现在交互、网络、影像等多媒体上。从就业形势看,数字媒体设计出身,前景较为光明,“不挑不捡的话,工作比较容易找。”
 
    第二个是造型、绘画专业。这是走纯艺术的路线,为将来当画家储备能量。姜复越说,现在纯粹搞艺术的学生人数在逐渐增多。追求自我的个性表达成为不少学生的选择。
 
    第三个是史论专业,就是做学术研究和艺术评论。相对来说,目前选择这个专业的学生较少。因为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学术研究和艺术评论者,还需要本科毕业后继续攻读研究生、博士生,所以马上就业可能较小。
 
    对于这三种选择,姜复越的建议是不要一时兴起、一时冲动,要结合自身特点有一个长期的规划。“我们对十五中的学生有一个要求,就是初中几年全面打基础,到了高中就要有一个专业基本指向,上了大学就根据这个指向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
 
校考建议:选择有时比努力重要
 
    这次辽宁省美术联考,全省前十名中,大连市第十五中学的学生就占了7名。多年来,大连市第十五中学高考上线率不仅百分百一本线,而且国家重点美院平均录取率在50%以上。作为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姜复越对即将到来的校考建议,对于美术艺考生和他们的家长来说,自然十分重要。
 
他的经验有如下几点:
 
一、目标要明确。明确自己要考哪所学校,然后好好一字一句读透招生简章。什么时候报考,是否需要网报,是否需要现场确认,考试方式是什么,录取办法是什么,要做到知己知彼。姜复越举了一个例子,“有的家长看简章不细,结果呢,学生去那所学校考试的时候,报考的学校并不对辽宁招生,这样会对整个考试计划造成影响。”
 
二、明确要考哪所学校以后,针对该校进行定位训练。其实,每所学校每年的考试内容不会有太大变化,要好好研究过去三年的考卷,别泛泛地备考。“实力固然重要,但结合备考技巧,选择有时真的比努力还重要。”
 
三、要做好计划。从现在开始最好是3天、3天地做计划。有的放矢、循序渐进,从而提高有限时间里的学习效率。
 
四、如果考试时间按3小时计算,考场上分配好三段时间,即“30、120、30”。前30分钟起稿,中间120分钟用心刻画,最后30分钟用来调整和完善画面。
 
五、家长们如果有条件,最好是全程陪伴孩子考试。帮助考生在考试前做好备忘录,并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如给孩子当模特,做好孩子心理疏导,调剂他们的营养等等。
 
总之,校考相信必然,不相信偶然;相信实力,不相信运气。考生们要全力以赴、扬长避短,如此,才能进入自己理想的大学殿堂。
浏览数:377次

相关阅读

更多资讯

热门课程

更多
查看全部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