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沙龙课程潘主任主要从概念、流行病型、防治现状、危险因素、诊断分类治疗和双相障碍如何处理这六个方面为大家呈现了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障碍一般是指既有符合症状学诊断标准的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躁狂发作时,表现为情感高涨、言语增多、活动增多;而抑郁发作时则出现情绪低落、思维缓慢、活动减少等症状。病情严重者在发作高峰期还可出现幻觉、妄想或紧张性症状等精神病性症状。双相障碍一般呈发作性病程,躁狂和抑郁常反复循环或交替出现,但也可以混合方式存在。每次发作症状往往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社会功能等产生不良影响。
临床上,轻躁狂很难发现并且躁狂发作前往往有轻微和短暂的抑郁发作,所以多数学者认为躁狂发作就是双相情感障碍,而在只有抑郁发作时往往容易出现误诊,只诊断为单相抑郁症。临床上双相情感障碍并不少见,但是诊出率却很低。这样的误诊直接会导致患者很高的自杀率。
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是从症状学标准、严重程度标准、病程标准和排除标准来进行分类治疗。对于双向情感障碍的治疗主要有三大原则。首先是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ECT治疗。其次是长期治疗,患者在急性期时要使用正确的治疗方法,在巩固期时患者不能因为病情渐好就立刻停药,这样会造成病情再次复发。患者在出院后应长期维持治疗,能吃药就尽量吃,还要1-2个月进行定期常规检查。最后,家属要与患者共同面对,家属要起到积极的影响,多鼓励和支持患者,让患者尽快回到社会独立生活。
双相情感障碍是所有精神类疾病中治疗最复杂的疾病,它仅次于强迫症。在治疗上主要用药来控制病情,但是药物治疗已康复的患者在停药后复发率会较高。在停药后的5年内会有90%的复发率,10%会转为慢性,约有15%的患者会自杀死亡,而只有15%的患者才能达到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