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记叙文结尾怎么写?

高考记叙文结尾怎么写?

2016-11-25 10:28:51 来源:烟台清大教育学堂

文章结尾的一般要求
作文时,好的结尾,能够点明意旨,升华主题,呼应前文,强化形象。好的结尾要做到三个方面。一要简,即简明——态度分明、观点明确、中心明了。 好的结尾应像“豹尾”,短小精悍,刚劲有力。二要深,即深刻——启人心智、感悟升华、令人回味。谢榛曾说:“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即结尾要言有尽而 意无穷,有余味耐咀嚼。三要美,即优美——技巧得法、样式新颖、词句靓丽。李渔曾说:“终编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人执卷流连,若难遽别。”
记叙文结尾模式
1.画龙点睛,卒章点题
记叙文结尾一般都要点题,尤其是新材料作文命题下的记叙文,结尾是点题最重要的部位,否则,有可能被误判为偏离题意。所以,结尾点题,不仅需要一句画龙点睛的话,有时还需要浓墨重彩的文字,这样,才能给阅卷老师强烈的视觉冲击。
例如:
这世界需要你,需要你的爱,你的爱如春风,吹化了我心底的坚冰;你的爱如细雨,滋润了我心田的渴望。在此刻,多么想在短暂的寂寞之后睡在你的怀里。我知道有你的存在,便永远是晴空。花若能言,口自芬芳。爱若能言,心香弥漫。这世界需要你!
(2011年山东卷满分作文《这世界需要你》结尾)
该结尾不仅以比喻的方式形象地诠释了“母爱”,而且总结全篇,两次直接点出标题,使主题在文章的最后得到了极大的强化和最大的张扬,极具视觉冲击力和心灵震撼力。
新材料作文命题背景下的记叙文结尾点题如能明点更好,最好是暗合(不出现材料,而是出现材料的题旨),两者结合更妙。当然点题语言是议论式,或者议论抒情相结合式。请看下面两例:
(1)是啊,人应该如洞中的蝶,当外界环境侵扰时,寻找适合的环境。这样,才能守住自己的本真。 (2013年江苏卷优秀作文《寻找适宜的环境》结尾)
该结尾系用明暗结合点题法。
(2)微小的改变有时恰如历史的节点,看似巧合寻常,却决定了整个的方向。
勤转毛笔,以微小之变书博大之韵,依稀裙裾飞扬。
(2013年江苏卷优秀作文《捺的一转》结尾)
该结尾的议论方式是暗点题旨。
2.创设情境,留下想象
在记叙文的结尾,简单地创设一种情境,使文章在一种特殊的氛围中结束,这样,就会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也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如2010年高考重庆卷作文《难题》,有考生写了一篇记叙文,全文通过写与幺叔的交往,表现出幺叔“欠情如欠债,头顶锅儿卖”的朴实的情操。作者在结尾听了二哥的讲述后写了这样一句:
我“噢”了一声,怔在那里,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作者创设了一个无话可说的情境,表现出对人物特殊性格的心理反应,也让读者去想象:面对这种难题该怎么做呢?
3.融情于景,深化主旨
通过融情于景、渲染氛围等手法彰显美感和韵味,给人一种余味未尽之感。此法多用于记叙文之结尾。例如: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白雪飘零的情愫不知能与谁共。落花悄然成了芬芳的泥土,抚慰了刚出芽的嫩柳,那细细的情思便成了文学的归宿。
(2009年湖北卷满分作文《站在文学的门口》结尾)
这个结尾景物烘托的作用十分明显。作者以“落花”“泥土”“嫩柳”等景物营造出一种诗意的意境,烘托出作者内心对文学的浓浓情思,情与景有机地融为一体,效果很好。
上面第2、3种结尾方式,须有前提,就是上文点题很充分。否则,这两种结尾方式在考场上会因过于含蓄而吃亏的。
【边练边悟】
1.下面是一篇以“祖辈父辈”为题写作的提纲,请根据开头,写一段结尾,使结尾与开头相呼应。
第一段:奶奶个子不高,年近70,可有些东西在高处,因此她不得不踮起脚尖。
主体部分:第二至三段。
第二段:小时候,奶奶照看我,总是踮起脚尖给我拿柜子里的东西。
第三段:上中学的时候,奶奶给我往学校里送东西,在教室的窗外踮起脚尖寻找我。
结尾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略。
2.阅读下面的材料,请用两种不同的结尾方式(其一必为“画龙点睛,卒章点题”式),写出记叙文的结尾文字。
出生于铁匠的家庭,做过童工和装订工的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在功成名就之后,他谢绝了皇家学院院长的职务。他的好友J.Tyndall 对此作了很好的解释:“在他的眼中看去,宫廷的华丽,和布来屯(Brighton)高原上面的雷雨比较起来,算得什么;皇家的一切器具,和落日比较起来, 又算得什么?其所以说雷雨和落日,是因为这些现象在他的心里,都可以挑起一种狂喜。在他这种人的心胸中,那些世俗的荣华快乐,当然没有价值了。”
①画龙点睛,卒章点题式结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他方式结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价值观的考量”是高考命题中常见的话题。比如2011年重庆卷“情有独钟”,“情独钟于何物”是需要做出一个价值判断的,“价值的高 下”也是“作文立意的高下”。再比如2011年山东卷“这世界需要你”,这个“你”的价值阐发得越充分,世界对“你”的需要也就越发自然。
对于科学家而言,在“雷雨和落日”的探索中有所发现,那是至高无上的快乐。同样的,我们在价值的衡量中,能不能把握好“真”“善”“美”的尺度,是需要我们认真回答的。
浏览数:336次

相关阅读

更多资讯

热门课程

更多
查看全部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