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孩子练成考试机器

别把孩子练成考试机器

2017-05-04 17:01:38 来源:成都优胜教育

      “开学第一天,交通早高峰提前半小时到来,交通压力明显上升,达到‘轻度拥堵’程度。学校周边交通压力尤其突出。”这是一篇报道中的开篇文字。地点是北京。何以如此?报道举出一个例子:“家住北京市石景山区的顾婷一家的境遇似乎能给出答案——早上六点钟起床,带着孩子毛毛穿越半个北京城去另外一个学区上学。”在北京,你不知道有多少毛毛这样的孩子。这意味着家长陪着孩子每天两三个小时耽误在被雾霾缠绕的路上,还有八万的“择校费”。而这仅仅还是“幼升小”。“有家长早就安排孩子上了幼升小的面试培训班,准备并背下了中英双语的自我介绍;有的家长记录下每个学校重视的特长,英语、体育、民乐……”

       下一步当然更为惨烈,即所谓“小升初”。为了达到目的,出现了“占坑班”、“共建生”、“推优”、“派位”等等名目。因为最后效果不同,“占坑班”又被家长们分成“金坑”、“银坑”、“土坑”、“粪坑”等等。

       为“小升初”而“占坑”,最近日益引起媒体的注意。但《科场现形记》中北大2009级社会学系本科生刘雨甲同学《小升初的“占坑班”》的调查,大概是最早对这一病态的择校战的社会学“深描”。为了保护被调查者的隐私,所涉及的学校、机构、学生、家长的名字都采取化名。

       调查所描写的“小升初”之战,围绕着国有民办的A中学展开。要进这个学校,小学生们首先进入一所叫“果实培训学校”的课外辅导班去“占坑”。因为A中心每年提前从这所培训学校秘密录取许多学生。然而,这所“果实培训学校”也有入学考试,录取率仅40%左右,于是又催生了另一所培训学校紫优。紫优所培训的内容,是应付A中学的入学考试,同时辅助那些在果实读书的孩子在班上能够出人头地。也就是说,一个好中学,有个专门为之输送生源的“正室”,还有个“二奶”。当然,“正室”和“二奶”之间难以和谐,“正室”频频声称自己是唯一可向A中学推荐学生的机构,其他几个机构宣称的推荐都不属实。但是,这挡不住“二奶”、“小三”们的势头。大部分孩子,都会上两个以上的课外培训班。

     结果如何?孩子过度培训,重复学习,有些上培训班多的孩子,开始在正常的学校课堂上捣乱。占坑班中竞争激烈,同学关系紧张。中学的入学考试和小学教学脱节,靠小学学的东西无法应付小升初的竞争,必须额外上培训班,义务教育名存实亡。

 

 

浏览数:709次

相关阅读

更多资讯

热门课程

更多
查看全部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