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尘埃落定。此刻的我身在纽约。
春节前考的托福,之后各种准备工作,各种朋友应酬,一直没能沉下心来总结。现在当我漫步在校园里,内心才终于平静踏实,也更有冲动来分享我这一路的体会。
作为一个已经毕业好几年,女儿三岁的妈妈,托福真的是一场一言难尽地跋涉之旅。此时的我,已经在北美开始了我的学习,回想几个月前的艰辛忐忑,想用这篇分享来回顾和纪念我的备考之旅。
我一战94,二战90,是的,没有进步反而还退步了。三战之前专门用了一个半月重新上路:整理思路,搜集材料和认真上课。 在备考期间,我有空就刷刷论坛,可以说得到了很多网友和前辈的指点和鼓励,今天,我也很想分享自己的经历来回馈大家。虽然我们每个人的情况不同,但是希望我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一点启发。
先说阅读吧,一个中规中矩的分数。备战付出总时间比例:30%
前期背了些单词,按词频背的,买过红宝书和无老师的词汇,李笑来的也刷了下,但都没坚持下来。后来用扇贝单词,时不时做些练习,主要是针对核心词汇;但是感觉自己的词汇量还行吧,到了差不多的时候也就没有继续了。阅读的话做了10套左右TPO,从后往前做。我不太喜欢题海战术,但我比较善于总结,实在没弄懂的会去查一下译文,个人觉得对长难句的快速分析是很关键的,托福阅读的难点不仅仅是用词学术化,句型本身和句子长度更是对我们的快速理解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我恰恰相对擅长句子拆解,所以尽管没有大量背诵单词,但是阅读理解的速度和准确度是有保证的。
其次是听力,我之前考了一次也是29,要说方法,裸考。备战付出总时间比例:10%
我以前是学电子商务的,在广州自己做过些生意,都是和外国人打交道,所以平时的语言环境比较好。另外,也有请过一个外籍老师教我女儿,时不时在一边沟通,所以基本都没问题。读书的时候喜欢看网易公开课,估计有帮助,毕竟托福听力学术场景多。另外,有个托福Easy姐的App不错,大家可以下载,是主要做托福听力的App。托福听力的特点之一就是先有听力然后才出现题目,所以预先判断考点才不会让自己做题的时候被动。根据语气语意以及欧美人说话的逻辑来主动给听力划分层次,能帮助我们预知考点。所以我做听力基本上都没有笔记,一气呵成。
然后是口语,口语的话这次考的不好,不过应该是发挥失常,因为我上次还有25。备战付出总时间比例:20%
因为口语和听力的关联大,所以我综合口语比较强。但是我独立口语不行,所以后来去上亦鸥找了很多素材,听了很多人的示范,也找过ladybird老师的一些示范。可以说,大面积的从各方面汲取营养,有得有失。最后估计是超时的比较多。我属于有想法的题目很多话说,没想法的根本没话可说。因为女儿太小,很多时候没有专门的时间练习录音,这是我比较遗憾的。我平时也喜欢看美剧,以前的发音训练也还纯正,所以我个人的经验教训就是在考试中没有足够好地把内容和时间安排好,包括中间有的时候停顿太久,导致超时,影响流利度。我个人认为有机会做系统的训练会更好。
最后是写作,也是我重点想说的,这次能有24实在是很开心,因为之前其实我阅读、听力、口语都有超过24的经历,唯独写作总是在20分低空掠过。备战付出时间总比例:40%
我以前对写作毫无头脑,自己看过Barron的示范,想模仿来着,发现不行。老外朋友虽然很多,但是大家平时美式口语嘻嘻哈哈,也没人愿意坐下来帮我纠错。我自己也是很纠结,因为我是去美国读教育学的,写作限制必须达到23分。就在我自己已经快要崩溃的时候,我的一个北京的好朋友(也是尚友的网友)介绍了我一个老师,是专门教托福写作的。我去网上搜索了她的平台:托雅堂(微信公众号:tuoyatang),然后找到她。因为她也在广州,所以我想亲自和她见一下,结果约了一星期老师才有空档时间。见面当天,老师让我带了自己的几篇作文,她大概看了一下,就指出了很多问题,包括逻辑不清晰,没有段落结构,论证手法单一并且作文口语化严重。她针对我的这些问题给我制定了一套方案。这也是我唯一专门花钱上课的科目,可是我觉得非常很值得,10小时课,在一周上完,结果破天荒地考了24分,而且还是在我考前一天被女儿吵得几乎没睡够4小时的情况下。回想起来唯一遗憾的是,我并没有完成老师要求的最低写作篇数,也没有对老师批改过的作文反复钻研,不然,我想分数肯定会更高吧。不要题海战术,但是保质保量是很必要的。
2015年1月底,凭借着单科分数和总分都达到要求的成绩换取了unconditional offer,现在的我,已身在纽约。回首往事,百般滋味涌上心头,但是这一路走来,要谢谢我的女儿。虽然她还是很哭闹,但她某种程度上还是支持了我的决定,我们要分开将近半年,尽管现在我也很想她。我要谢谢亲朋好友的支持和鼓励,尤其在我上课期间帮我看孩子的朋友David。最后要谢谢Doris老师,虽然她年纪其实和我差不多,但是我从她身上真的学到了很多。即使在课后,老师对我的签证等其它各方面也都给了很多温馨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