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茂中一个时代的营销教父,创造了很多营销策划的传奇。但笔者认为,他的本质与现在热炒的“互联网”思维是如出一辙的,如果你的产品本人就没有突出的优势,那么无论什么样的策划,无论多么有创意的策划,最终都是难逃一死的。
做个不太恰当的过分的比喻,创意这个东西永远是自欺欺人的,他就想毒品一样,总是给人带来快乐,但是却是昙花一现般的快乐。这种快乐总能让人们忽视产品本身的关键信息,那么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人人都说好,却人人都不愿意去消费,短时间内爆发而却后继无力,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产品自身的优势而最终被市场所淘汰。
叶教父所策划的品牌很多都有一个显著特点:短时间内迅速的火爆起来,却长久不了,品牌没落的也快。正如以下几个品牌:
1.海王金樽
有点岁数的人应该都还记得当年张铁林代言的这个广告,皇帝和群臣天天“干干干”,皇后万分着急,给皇上吃了海王金樽,然后广告语出来了:“要干更要肝”。典型的叶茂中式广告,找名人——朗朗上口的广告语——鲜明的记忆点短期内引爆知名度。
2.海王银杏叶片
30岁的人60岁的心脏,60岁的人30岁的心脏,健康在于选择。不得不说,这个广告创意十分吸引人,事实证明很多人都记得这个广告。但另一个事实是,大多数人都不记得这个广告来自哪个品牌。
3.北极绒保暖内衣
这个广告就更出名了,“地球人都知道”已经不再是个广告语了,更成了家喻户晓的流行语。可惜的是,但是现在北极绒已经从消费者的视野中消失了,知识偶尔还能在某宝上出现。
大场景外加大明星模式
回顾叶教父所有的营销模式,无非就是场面壮大的电视背景外加当下大红大紫的明星代言。这种模式紧紧抓住了消费者的眼球以及企业老板的心态。在中国老板与消费者心中,能请到知名影星就充分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在加上场面宏大的背景就极大的提高了企业的形象。然后再加上一顿狂轰烂咋的央视媒体及地方广告,创造出一片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但是细细品味,不难发现,华丽的影视背景外加叶教父朗朗上口的广告语却没能充分的体现出产品自身的优势与卖点。这就不难说明这些企业在看似一派繁华的景象下是怎么破灭的了。
在一个成功的产品营销策划过程中,独特的创意与准确的卖点永远都是相互依赖不可或缺的。否则任何人都不可能让这个产品长久的存活。卖点是产品自身的硬件,是能够让消费者感受到消费值当的地方,这才是一个产品的核心,是真证有价值的东西。而恰恰这个是在叶教父的营销策划中所看不到的。
缺少了产品自身的价值核心,光剩下了好的创意,这就注定了产品存活的时间不会太长。
创意是感性的,是让消费者有购买欲望的冲动,而卖点是理性的,是让消费者有了购买欲望然后增加其消费行为的支撑点。即便是所有消费者都是感性的,能够冲动的去消费一次,但我敢说绝对不会再有第二次、第三次,因此也就证明了为什么“海王金樽、北极绒”等产品能够红及一时,却不能长久的发展。